2014年底我們考量身體狀況與必須住進自己土地的需要,
我們選擇用鋼構為樑柱,
取其快速與足以面對颱風地震之需求,
鐵皮屋頂為了收集雨水為唯一水源,
牆面就等我們住進去之後,
再以自然材質自己施工做牆面。
這是我們自己的經歷所做的選擇。
我們選擇用鋼構為樑柱,
取其快速與足以面對颱風地震之需求,
鐵皮屋頂為了收集雨水為唯一水源,
牆面就等我們住進去之後,
再以自然材質自己施工做牆面。
這是我們自己的經歷所做的選擇。
這次開工我們謹慎許多,
我們以簡單的素果,誠摯的心,祭拜土地眾生,
告知我們要做的事,未來我們的計畫,
帶著感謝的心,感謝土地與眾生接納我們。
我們自己的道路自己鋪,朋友淑芬阿山哥一家人也來幫忙,
我們嘗試著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火煮食,
確定自己住進來後,有能力自己煮自己吃,
我們規劃著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捨棄什麼準備什麼...
2015年一月,
在房子只有八根柱子和一片鐵皮屋頂的狀態下,
我們入住了,
開始了我們的露營生活。
在土地上的露營生活開始了。
我們住進來的第一餐,
從飲用水哪裡取,如何裝,怎麼煮,怎麼洗...
我們動作緩慢的一步一步做,
全部都要經過思考,
不是假日露營的暫時方式,
方便不是第一考量,
是用建立可以長期運作的方式來思考,
同時還有友善土地環境的精神。
我們以簡單的素果,誠摯的心,祭拜土地眾生,
告知我們要做的事,未來我們的計畫,
帶著感謝的心,感謝土地與眾生接納我們。
我們自己的道路自己鋪,朋友淑芬阿山哥一家人也來幫忙,
我們嘗試著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火煮食,
確定自己住進來後,有能力自己煮自己吃,
我們規劃著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捨棄什麼準備什麼...
2015年一月,
在房子只有八根柱子和一片鐵皮屋頂的狀態下,
我們入住了,
開始了我們的露營生活。
在土地上的露營生活開始了。
我們住進來的第一餐,
從飲用水哪裡取,如何裝,怎麼煮,怎麼洗...
我們動作緩慢的一步一步做,
全部都要經過思考,
不是假日露營的暫時方式,
方便不是第一考量,
是用建立可以長期運作的方式來思考,
同時還有友善土地環境的精神。
太陽曬進我們的營地,我們的家,
帳篷用棧板墊高之後舒適性大幅提升,
那個冬天很冷,
我們經常冷到早早就進帳篷睡覺,
帳篷是我們曾經長途單車旅行四個月的帳篷,
我們已經將家投射在帳篷裡,
北邊的牆以帆布暫時遮擋冬天北方來的冷風,
我們逐漸建立我們生活的樣貌。
沒有水源的土地要先做好雨水回收系統,
光是管子的各種口徑大小,各種凡而與什麼通管,
五金行可以擺滿一整個牆的櫃子,
阿堯參考網路上與前人的做法,自己摸索自己做,
建立我們自己的雨水回收系統。
小琦從回收場買來剛好合用的不鏽鋼桶子,
桶子一邊手把掉了和一個小破洞,破洞修補即可,
搭配一個鋁盆取代洗碗槽,
每天十公升的水手動倒入不鏽鋼桶子裡,
下方鋁盆水滿手動拿去菜園不同地方澆菜,
就用這樣方式洗碗,一直洗到現在三年了。
天氣是冷的,心是暖的,
這樣的露營生活,我們持續了兩年,
我們用符合我們自己需要的方式,
不用多餘的需求,
建立我們自己的生活。
帳篷用棧板墊高之後舒適性大幅提升,
那個冬天很冷,
我們經常冷到早早就進帳篷睡覺,
帳篷是我們曾經長途單車旅行四個月的帳篷,
我們已經將家投射在帳篷裡,
北邊的牆以帆布暫時遮擋冬天北方來的冷風,
我們逐漸建立我們生活的樣貌。
沒有水源的土地要先做好雨水回收系統,
光是管子的各種口徑大小,各種凡而與什麼通管,
五金行可以擺滿一整個牆的櫃子,
阿堯參考網路上與前人的做法,自己摸索自己做,
建立我們自己的雨水回收系統。
小琦從回收場買來剛好合用的不鏽鋼桶子,
桶子一邊手把掉了和一個小破洞,破洞修補即可,
搭配一個鋁盆取代洗碗槽,
每天十公升的水手動倒入不鏽鋼桶子裡,
下方鋁盆水滿手動拿去菜園不同地方澆菜,
就用這樣方式洗碗,一直洗到現在三年了。
天氣是冷的,心是暖的,
這樣的露營生活,我們持續了兩年,
我們用符合我們自己需要的方式,
不用多餘的需求,
建立我們自己的生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