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土地的腳步

一開始我們將靠近房子的區域,
視為我們種植短期蔬菜等食物的區域,
種下各種蔬菜、豆子、雜糧的種子,
春天不成,秋天再來,
第一年不成,換個方法第二年繼續,
阿堯沒成功,小琦繼續試...


 





大約試了三十幾種作物,
包含很耐貧脊的棉花,
或是撒了就長的綠肥作物,
都沒有長起來。


後來我們才發現這片靠近房子的區域,
是土壤很貧瘠的區域,
因為以前整地時將表土移除,
再把底下發育中的土挖到上面來,
將起伏的地形整成平緩斜坡,
再種上單一果樹以肥料養大。

我們接手時到處都是一樣的果樹,
草相也都很單一,
還看不出來差異,
兩三年下來,我們看出差異了,
一樣是咸豐草、茅草等野草,
這裡的草特別稀疏又矮小,
之前都被除掉的先驅樹小苗我們讓他們長大,
其他地方有的已經三公尺五公尺高了,
而在這個區域幾乎沒有冒出來。

我們回想在地人曾經告訴我們的資訊,
串連起來,才知道這個區域的狀況,
目前不適合種植。

同一時間,我們將離房子最遠的區域,
視為我們的保留區,
那是山頂的區域,
有時想去種點什麼,
覺得真的比較遠,可能照顧不到,
就沒有特別去種植。
而在山頂區域,
之前地主整地時特別保留一棵大茄苳樹,
也是當時唯一一棵非作物的大樹。

那裏的地形是原貌,
土壤較少被更動搬移。
短短兩三年下來,
茄苳樹周圍已經有一圈樹林圍繞,
茄苳樹像是一棵Mother Tree一樣,
帶領周圍的植物生長,
走向這片土地想要恢復的樹林樣貌。

到底該將作物種在哪裡呢?
大自然一直在教導我們,
祂的提醒一直在我們眼前,
等待我們去看見祂。

「順應自然」

我們內心升起這個我們經常讀到的詞句,
這時我們才真正了解它的意思。

離房子近的貧瘠區域,
需要的是水土保持的作物,
不停冒出來的茅草,是一般農夫討厭的野草,
可能就是這塊區域現在最需要的,
茅草根緊緊抓住土壤,
又將土壤養得鬆鬆又香香,
當茅草粗壯到可以攔截上方的土壤,
其他植物就可以開始生長了。
現在我們種植了檸檬香茅、埔姜,
再繼續觀察。

山頂區域足以生養樹林,
代表土壤狀況夠好,微生物系統建立完善,
實際挖土時發現土壤鬆軟,味道芳香,蚯蚓也多,
這裡是我們現在可以種植的地方。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如同之前說的熱帶森林是多樣性多層次,
我們將各種果樹小苗加入先驅樹林之中,
讓快速成林的先驅樹(桑樹、血桐、構樹、九芎、相思樹等)照顧幼小的果樹苗,
大樹的遮蔭提供舒服的微氣候給小樹苗,
樹枝落葉等提供養分給小樹苗,
等小果樹逐漸長大需要陽光,
先驅樹可以修剪或疏伐成陽光可以穿透,
修剪下來的枝條又是土壤的養份,
而長大的果樹變成大樹,
再度提供土壤循環的養份。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我們保留地面的野草,
除草時保留足夠的高度以保持土壤的溼度,
草根也保留,好生養土壤微生物。
同時加入適合半日照樹蔭下環境的作物,例如薑,
或是較多陽光區域種植薑黃,
增加層次與多樣性,
加上挖掘集水溝與土壟的方式種植,
幫助水土保持,
集水溝中需要的樹枝樹葉等,
上方的先驅樹就可以提供,
就地修剪後投入即可,
割下的草可作為土壟作物的覆蓋物,
也可以放進集水溝中。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這樣調整後,
一切都順利起來,
沒有任何灌溉沒有施肥,
僅靠天然雨水與枝葉野草有機質,
小果樹苗存活率很高,
薑與薑黃經過一年種植順利收成。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順應自然前進的方向,
我們幫助自然往祂想要前進的演替方向,
自然也會幫助照顧我們所種植的作物。
這是我們觀察自己農園的情況,
每一塊地都有自己的演替進程,
河川地有河川地的演替,
平原有平原的演替,
傾聽大自然,順應自然,
大自然與人可以互相協助,互相得利。



【多層次、多樣性的種植】

用大自然教我們的方法,
我們種植的各種蔬菜,
根莖類、地被、草本、灌木、果樹、攀藤類,
加上更上層的樹木,
少量多樣、多層次,
作物以多年生為主,一年生為輔。


集水溝與土壟,
無澆水,無施肥,
人工人力除草作為覆蓋物,
保土、保水、保持有機質,
創造有益微生物的環境,
促成營養物的循環。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花、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草、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留言